素简文化

6月10日,素简文化就对外营业了。原定做一期创始人特辑,不想还没和段老师单聊,只是静坐一旁,听他和朋友聊了一下午天,这个稿子就出来了。

职业说变就变,但是初心从未改变

初见段老师,你会觉得他像一个学者,沉稳、老成、甚至有些超然。他开玩笑说,这可能和他7年的教育经历有关。那时候,日子很简单,每天在三尺讲台上,给学生讲陈设设计,他一度认为培养人才就是他的追求,也是他的使命。

也是在那个时候,他渐渐发现一些室内设计行业的缺陷,人们一味的追求造型,那种夸张和渲染,让人说不清缘由,也说不清所以然,后来,他总结,那个时代就是软装的第一个时代——配饰时代。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走进市场,了解设计背后的真正需求。所以,2010年他的“饰生活软装配饰馆”成立了,那些玲琅满目的家居饰品,曾一度成为大众的“炙手可热”,他也因此更加坚定的爱上了“软装”这个行业,爱上了在他看来很有前景的“新装修时代”。

首届行业论坛,让他清晰了人生方向

也许正是走得深了,自然就有更大的抱负和决心了。他说,如果想做好这一行,就一定要推动行业的发展,让更多人了解软装,喜欢软装,甚至是需要软装。一年多的运营经验和人脉力量,让这个“胆大心细”的青年发起了吉林省首届软装行业论坛,也是在那个时候,他开始反思,商品买卖、配饰装饰根本解决不了软装。于是,在第2年,第2次行业论坛成功举办后,他更加强烈的认识到,空间与色彩已然成为软装的又一趋势,而布艺与墙纸也成为软装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于是,2012年7月他注册了艺和陈设有限公司,开始承接酒店、会所、样板房等空间设计项目,软装全案也是在那个时期开始风起了。

省内的很多布艺企业、室内设计公司都开始向软装全案转型。那时候流行一句话:“把空间丰满起来”。人们开始注重装修风格:现代、欧式、中式、地中海……,也开始关注色彩、搭配、格调。为了把家装扮的不一样,也为了迎合自己对“身份”对“物质”的追求,一度让软装成为热门行业,懂行的、不懂行的,越来越多的人列队进入。但不足两年的光景,就让这种局面陷入了“尴尬”,一方面是房地产行业的缩水,且被精装房冲击;一方面软装市场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饱和状态,竞争压力大。市场进入了一个瓶颈期,做产品的缺设计,有设计公司的缺产品,谁都想占领市场,可谁又都有利有弊。

是什么让他又一次重返“课堂”

段老师说:“那时候东北的软装虽然混乱,但是做一个整合和提升,还是很有潜力的,毕竟人们开始关注居住空间,关注工作环境。”所以他说要想改变这样的“不景气”,就要让从业者更专业,因为现在的消费者不是没有钱,不愿意花钱,而是消费越来越理性了,“花大头钱”已经成为过去时。那么,提升销售技巧?扩大宣传?……他说:“不,一定要提升专业技能,只有让消费者信任你,相信你的介绍,认可你的能力,才能成单,才能赢得口碑。”

所以,16年,段老师带着他的经验和资源,毅然决然的决定做软装行业培训,他说只有帮助从业者梳理了软装知识体系,与客户的沟通技巧,创新了经营模式,汇聚了八方资源,才有可能走出红海,留在市场浪潮中。那时候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:富不学习富不长,穷不学习穷不尽。学习与不学习的人,每天看来没有任何区别,每月看来差异也是微乎其微,每年看来差距虽然明显,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,但是每五年呢?那可能就是观念上的差别,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。

那时候,东北没有他认可的老师,他就全国各地拜访,最后他选择了北京舍然,他说他觉得武云霞老师的体系更清晰、更透彻、更好落地。合作敲定前,他请武老师和韩锐祈老师来长春做了一次东北三省首次软装公开课,吸引了业内从业者300多人。回想这件事,段老师总是会笑着说:“那天的雨太大了,如果不是看到那么多人冒雨而来,不是看到他们认真聆听,没有中途退场,我不能这么有信心,那一课坚定了我的判断。”

之后他和舍然达成合作,推出了“透过国际看国内,透过行业看市场,透过专业看营销,透过产品看设计”的全新发展思路。他说他要建立一个平台和桥梁:为企业培养人才,为高校寻找出路,为人才寻找方向。就这样扛起了振兴东北软装市场的大旗!

有人说他不做软装了,他笑道:这不应该才是软装吗?

也是这两年的培训经历,让他开始反思软装这个市场,这个行业,甚至它的未来。那时候,跑展会,见大咖,谈客户成为一种常态,一次次的接触,一次次的沉淀,他不断的反问自己:空间设计是什么?要解决什么?它的核心是什么?消费者认可的点是什么?它能改善人们的是什么?……

看似一个专业的问题,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,空间设计无非是要呈现客户的生活,给人与空间,人与物一个无缝的对接。而生活最重要的又是什么?是一个人或一家人在一个空间内的行为,我们称之为生活方式。那么,做空间设计不就是要了解客户的生活方式,解决他的生活需求,提升他的生活品质吗?

于是,他做了一个新的决定,做一种生活方式,方方面面的引导一些人,更好的生活,更有品质的活着。

素简才是现代人最需要的生活方式

在软装领域,用“推陈出新”来形容段老师一点不为过,经历了越多,作品越多,他悟的自然越深,他渐渐发现,那些几年前盛行的欧式、美式已开始被人们“放弃”,用他的话来说也很好解释,就是那些家具、生活用品搬进家后,不懂得欧式生活的人们开始有点“不知所指”“不知所措”,渐渐的,自然也就没有了喜欢。而中式,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,老祖宗的智慧经典尽在其中,怎会不被炎黄子孙青睐呢?

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需求,已经越来越不受物质的左右,人们追求的生活质量,已不再由钱多钱少决定,空间的品质已不再等同于面积的大小。那么,打造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更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呢?

他说:“一定是自然的、舒适的、轻松的、自由的,有文化内涵的。”

于是,素简文化这个作品就诞生了。

回归自然,回归本我,这就是段老师想倡导的素简生活。为了让大众更明白他的初心,他在工作室的白墙上写了这样一段话:

素简是一种生活方式

更是一种人生哲学

旨在让生活慢一点

让物欲横飞的生活能在洗涤身心后

找到一条回归内心的路

返本归真,拾回那份未被尘染的初心

从而感悟真正的自己


如果你只看到了他的作品,那你还不知道他的初心

他说未来的家,一定都会有一个养心房,可能是书房,也可能是茶室。那个素、净、雅的空间,让人们更多的关注人文,关注生活,它不是全新的生活方式,它是先贤的智慧结晶,有文化,有艺术,是生活,也是美学。

那么,简单的一个空间设计就是他要做得吗?显然,这不是他的追求,这只能说是他的专业,而他想做的是倡导一种生活方式,关于素与简,关于衣与食,关于住与行。对于旁人的询问,他总是开玩笑的说:“我就好比一个厨师,做好了这道菜,如果你喜欢,我愿意帮你做这道菜,告诉你怎么吃,怎么品,怎么享受这份快乐和惬意。”


在这个空间“泡”上一天时间,你会发现大到空间的设计,小到产品的选材,细到品茗、闻香、读经、插花、写字、画画……每一种行为都那么有意境和味道,那份安然的舒心,不正是这个世界“亏欠”我们的吗?

一种信仰让他充满力量

提到素简就不得不说说素简文化的产品,段老师说:要想回归自然,一定要选择自然的材料,棉、麻、木、竹都是自然赋予我们的礼物,我们要尊重自然,才会过得快乐。所以每一个物件都是他静心挑选,有的甚至是他不远万里背回来的,他说:“几年前,我们推杯换盏是为了“活着”,现在我们品茶读经是为了“生活”。”

在这里,时间可以变慢,慢到你可以用一半的时间去生活,享受生活,追求快乐,也许这就是段老师说的:只有你让心回归本真了,找到自我了,你才能体会回归家庭的幸福,而社会自然也就和谐了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会发现,自己那么清晰自己的身份,关于父母,关于子女,关于伴侣,关于朋友……一切都那么简单,那么快乐?

他说:“所有的客户都不再是我的客户,他们会变成我的朋友,我的知己,我会让更多的老师、大咖,在这里给大家讲解什么是生活,教他们怎样过好这种有品质的生活,就像喝茶,从选到泡,从品到‘以茶会友’的交流方式。”文化是我们的根,艺术是一种提炼,生活关乎于每个细节,那么美学就成了自然而然……

未来,素简文化要让更多的人从简,因为简单的生活,就是幸福的生活。认真的去修行,段老师说:“人的一切不快乐都来自于内心修行不够,只有心放下一切,才会更豁达快乐。”。

这难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质生活吗?

2017年6月10日9:30分,素简文化正式揭幕了,如果你被这篇文字,被这个人感动了,或者说你只是好奇,求解,你就可以来坐坐啦。

订阅号
服务号